引入香港外勞相關計劃

香港外勞申請的主要計劃

「補充勞工計劃」(1996年)

補充勞工計劃是香港最早推行的輸入勞工政策之一,早於1996年由政府推出,旨在讓本地僱主申請外勞來港填補人手短缺。僱主可向勞工處申請配額,獲批後再向入境處提交入境申請,以正式聘請外勞。此外,政府亦設有「輸入護理員計劃」及「行業輸入勞工計劃」,針對特定行業需求訂立不同的申請條件及配額,以配合市場的人力資源規劃,解決業界人才短缺問題。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2023年)

2023年,香港政府進一步優化補充勞工計劃,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26個行業的輸入外勞限制,旨在緩解當前人才短缺的問題。根據這項新政策,符合資格的僱主可以透過內地核准機構招聘外勞,以彌補本地勞動市場的不足。這項政策不僅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外勞來港,也為香港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招聘選擇,尤其是在餐飲業、建築業和清潔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中。許多本地外勞中介公司也能提供外勞招聘及外勞配額申請的全方位服務,幫助僱主選擇合適的外勞,滿足業務需求。 根據業界普遍認為,引入外勞不僅能有效填補空缺職位,還有助於提升服務質素,改善香港一度被批評為「香港式服務態度」的問題。根據新的優化計劃,許多職位的放寬範圍也受到各行各業的熱烈關注,特別是營業代表、髮型師、銀行櫃檯員等職位,這些職位的放寬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讓更多的行業能夠受惠於外勞招聘的靈活性。 除了對外勞的招聘放寬,來港外勞亦會接受專業的培訓,以確保他們能夠迅速適應香港的工作環境,並且能夠融入企業文化、維持公司形象及提供高質素的服務。這些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職場規範、服務技巧及職場適應輔導等,讓外勞更快速地投入工作,減少不必要的適應期,保障企業運營順暢。 儘管計劃放寬,香港政府仍強調,僱主須優先考慮本地勞工。因此,僱主在申請外勞配額之前,必須證明本地招聘遇到困難。這意味著僱主需要證明無法通過本地招聘來填補該職位,並且確保外勞的薪酬不低於本地同等職位的中位數。此外,僱主還需要協調外勞的住宿安排或處理內地來回交通等事宜,以符合政府的規定。 為了幫助企業應對這些挑戰,香港對外勞務服務中心(HKSLA)提供了一站式的外勞招聘服務,協助香港僱主順利處理外勞申請流程。HKSLA的服務涵蓋從外勞配額申請、協助內地快速尋找外勞、到向入境署提交簽證文件等繁瑣步驟,所有流程都可以一站式完成,減少了企業的行政負擔。更重要的是,HKSLA提供專業支援,協助僱主在外勞抵港後進行入職培訓、職場適應及住宿安排等工作,確保外勞能夠順利投入工作並為企業增值。 在此過程中,HKSLA憑藉其多年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為香港的中小企提供量身定制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效率,確保外勞招聘和管理的每一個細節都得到妥善處理。 總結來說,隨著補充勞工計劃的優化,香港的企業將能夠更輕鬆地招聘到合適的外勞來應對勞動力不足的挑戰。無論你是需要前線工作的文員、侍應,還是需要高技能的髮型師、營業代表,外勞招聘都能為你提供靈活的選擇。而香港對外勞務服務中心(HKSLA)則為所有需要招聘外勞的香港僱主提供了一個便捷、專業、全面的服務平台,助力企業發展,解決人力資源問題。

可以申請輸入勞工行業或工種

香港輸入勞工計劃的分類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適用於技術人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輸入,涵蓋 26 個行業及職位,包括:

營業代表、售貨員、侍應生、接待員、收銀員、初級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文員、銀行櫃檯員、電腦/打孔機操作員、電話接線生、布草房服務員、洗衣工人、整熨工、髮型師、貨倉管理員、裁剪工、裁床工、檢查工、送貨員、駕駛員、清拆工、石工、噴漆工、渠工、補漏工

此計劃與「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及「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適用範圍不同,專為一般行業的人力需求而設。

申請時間:

自 2023 年 9 月 24 日起

人手比例:

1:2(1 名輸入外勞對 2 名本地全職員工)

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

作為政府輔助人力資源政策的一部分,「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旨在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的前提下,適度地容許合資格的僱主輸入外地勞工,以解決短期及階段性的人手不足問題,從而避免人力短缺對本港經濟及大型基建項目造成延誤或阻礙。

根據計劃規定,僱主可申請輸入熟練工人、半熟練工人、技術人員及地盤監督人員等不同類別的建造業從業者。

申請時間 :

一般申請期為每年1月、4月、7月及10月按季接受申請,每次的申請期為一個月。發展局在有需要時另行公布的其他日期除外。

人手比例 :

獲批輸入勞工配額的工程合約必須符合不少於1:2的人手比例的規定,即1名輸入勞工對最少2名全職本地勞工。

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

此計劃專為在香港國際機場經營業務,並持有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所發出的合約、牌照、專營權或旅客處理許可證的註冊商業機構而設,旨在支援航空相關行業應對人手短缺的情況。

申請時間:

每6個月一次,由運輸署公布日期,每次申請期約為2星期

人手比例:

1:2(1名輸入外勞對2名本地全職司機)

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
(公共小巴/客車行業)

持有有效公共小巴及公共巴士客運營業證的營辦商,也可根據業務實際需要及現有本地員工人數,申請輸入公共交通司機外勞,包括公共小巴司機、本地客車司機及跨境直通巴士司機。

根據現行政策,若申請涉及以下情況,一般將不獲批准:

1. 僱主曾被運輸署懲處,並被明確禁止參與有關外勞輸入計劃

2. 擬聘用外勞的月薪低於政府公布的相關職位薪酬中位數

3. 僱主未有履行本地招聘義務,即未在申請前四個月內進行不少於兩星期的本地招聘行動(包括在勞工處網站及本地報章/網站刊登廣告)

4. 設有不合理的招聘限制條件(如性別、年齡、技能要求過高)

申請時間:

不定期,由運輸署公布日期

人手比例:

規定現為1:2(巴士或小巴司機外勞:本地全職員工),僱主可就每兩名本地全職員工申請一名輸入巴士或小巴外勞配額,本地全職員工的定義為每周工作超過35小時的本地員工,但職位不限。

院舍、老人院輸入護理員外勞計劃

本計劃涵蓋津助院舍及私營院舍,原則上,所有類型的安老院舍均可根據實際營運需要,申請參與「院舍輸入外勞特別計劃」。惟不同類型院舍適用之配額上限有所不同,申請人需留意相關指引的具體要求。

根據現行政策指引,若院舍屬於以下任何情況,或對是否合資格申請有疑問,建議盡快向我們的專責小組查詢,以獲得個別評估及建議:

1. 若申請院舍曾因違規而遭社會福利署施以行政處分,並在有關紀錄中明確列明其不得參與「特別計劃」,則該院舍在申請配額時,獲批機會普遍偏低。

2. 如院舍擬聘用之外勞薪酬低於政府統計處最新編製之護理員職位月薪中位數,將被視為未有遵從「特別計劃」的申請規定;同時亦須注意,根據政府建議,院舍所聘用的本地護理員薪酬亦不得低於外勞薪酬,否則整體申請將難以獲批。

3. 若院舍在招聘外勞過程中設定限制性或不合比例的篩選條件,包括但不限於年齡、性別、教育背景、工作經驗或技能要求,社會福利署有權基於歧視或不合理標準為由,拒絕有關申請。

此外,如院舍未有履行本地招聘責任,即未曾按規定先進行本地護理員招聘,或未能證明已積極優先考慮本地人力資源填補職位空缺,亦難以符合獲批配額的基本要求。

申請時間 :

每輪院舍輸入外勞的申請期約為2星期

人手比例 :

・私營院舍1:1(1名護理員外勞對1名本地全職員工)
・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 1:2(1名輸入老人院外勞對2名本地全職員工)

香港的補充勞工計劃(SLS)並非唯一的選擇

實際上,根據不同行業和企業需求,還有多種外勞申請途徑可供考慮。無論是建築業、餐飲業、安老護理,還是其他行業,

我們均可為您分析並推薦最適合的方案。

香港對外勞務服務中心 HONG KONG SUPPLEMENTARY LABOUR ASSOCIATION (HKSLA) (牌照號碼:72966),擁有豐富經驗,合法合規,

能夠全程協助申請流程,確保手續順利,為企業節省時間及精力。

歡迎查詢,讓我們為您提供最合適的解決方案!